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动植物资源保护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资源保护 > 动植物资源保护
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
发布时间:2013-10-13 13:23:55   来源:本站   作者:管理员   点击率:2904
关键词:

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

1.自然保护区

中国有动物10.45万种,是世界野生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。仅脊椎动物达4400多种,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%以上。其中,两栖类210种,爬行类320种,鸟类1186种,兽类500多种,鱼类2200种。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珍稀动物达100多种。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,占世界总数的12%,居世界第三位。

1988年,中国颁布了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,并相继制订了《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》、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、《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名录》等法规和行政规章。


中国从50年代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。到1994年,全国已建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518处,面积达5126万公顷,占国土面积的5.34%。其中69处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并有长白山等7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。自然保护区建设,使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。


2.野生动物拯救工程

中国有重点、有组织地实施对大熊猫、朱鹮、扬子鳄、海南坡鹿、高鼻羚羊、野马等濒危野生动物的“七大拯救工程”。

大熊猫保护工程:从1992年至2000年,新建14处大熊猫保护区,总面积4242平方公里,其中大熊猫栖息地2479平方公里。完善原有13处、总面积5380平方公里的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,建立17条保护区走廊带,在32个县建设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站。工程涉及四川、陕西、甘肃三省的34个县。目前,野外大熊猫数量稳定在1000多只,并已人工繁殖成活大熊猫54只。


朱鹮拯救工程:从1993年至2000年,在陕西、北京等地建立13处、总面积4130公顷的朱鹮保护地,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和科学研究。

扬子鳄保护和发展工程:从1983年开始,在安徽省建立100公顷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,建立440平方公里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。


海南坡鹿拯救工程:从1984年至1988年,将自然保护区从400公顷扩大到1366公顷,建立稳定的人工驯养种群。

野马拯救工程:从1995年开始,在新疆吉木萨尔建立野马繁育中心,在甘肃武威建立荒漠动物繁育中心,进行野马的野化试验。

麋鹿拯救工程:从1986年开始在江苏大丰县建立麋鹿保护区,面积1000公顷,进行麋鹿圈养自然繁殖。


高鼻羚羊拯救工程:从1988年开始在甘肃建立了濒危动物中心。

3.珍稀野生植物保护

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未受到第四纪冰川覆盖的影响,因此保留了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子遗种类和特有种,约有200属、1万余种。

中国已经建立400余处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、100多处植物园和树木园以及1.3万公顷种子园,使1000多种珍稀植物得到保护与繁殖。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已有80%被迁地保存。

中国特有的金花茶、银杉、水杉、珙桐、普陀鹅耳栎、天目铁木等的人工培育已获成功。




分享到: